400-8939-255 試用申請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維修替換件管理如何提質增效?

    上傳時間:2025-9-23 14:07:29


    在汽車、大型機車或電器等行業的維修替換件管理中,報廢件入庫與替換件出庫是常見環節。然而,“找件難、出入庫亂”的情況,仍是不少倉庫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希望改善的痛點。

    這些替換件看似不起眼,卻是影響設備運轉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實現報廢件的規范入庫與替換件的快速出庫,從而更好地保障設備的穩定運行?

     

    實施分類管理,以明確管理重點

    按使用頻率分 ABC 類:

    A 類(常用件):比如電機軸承、常用規格螺絲,占庫存數量 20%,卻用 80%,放在倉庫門口的第一層貨架,貼大標簽(比如 “A 類 - 軸承 6205”);

    B 類(偶爾用):比如小型電機、特殊接口傳感器,放在中間貨架;

    C 類(很少用):比如大型設備備用主板、一年用一次的配件,放在倉庫最里面,甚至集中裝在一個箱子里,標注 “C 類 - XX 主板,202X 年采購”。

    按用途再細分:同一區域里,把 “電器件”(接觸器、電線)和 “機械件”(齒輪、軸承)分開,避免找的時候混淆。

    這種做法有助于將管理資源更多地投入到關鍵部件上,或可為提升整體效率帶來幫助。

    報廢件區要單獨隔離,每個報廢件貼 “報廢標簽”。寫清 “來自哪臺設備、報廢原因、入庫時間”,比如 “機車報廢軸承 - XX 機車 123 號 - 磨損嚴重 - 202X 年 X 月”,避免和新件混淆。

     

    優化庫存結構,以促進物料流轉

    不同設備的替換件,用量和采購周期不一樣,不能用一套標準算庫存,以下思路供參考:

    安全庫存 = 每月平均用量 × 采購周期(天)/30 + 5% 緩沖量

    大型機車每月修 3 臺,每臺換 2 個軸承,采購要 7 天,安全庫存就是(3×2)×7/30 + 0.42≈1.82,建議備貨量為2個,并在庫存降至8個時啟動補貨流程。

    該方法的目的是在合理控制庫存的基礎上,力求在發生替換需求時,為及時響應提供可能。

    另外,每季度要定時清理:汽車區超過 1 年沒用到的冷門傳感器、機車區用不上的舊齒輪、電器區過期的電容,集中列清單,要么聯系供應商退換,要么低價處理給同行業,別讓不同領域的閑置零件都占著倉庫。

     

    引入信息系統,以助力管理精細化

    通過倉庫管理系統(如C-WMS),可以實現對保修換新流程的規范管理。具體表現為:以服務訂單為核心,將舊件回庫與新件出庫操作關聯,系統輔助進行庫存匹配,為揀貨與復核提供明確任務指引,以期提升作業效率與準確性。

    另外,系統還可基于庫位編碼,快速定位零件具體位置,為揀選工作提供清晰路徑指引,從而為縮短整體備貨時間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系統會完整記錄每次出入庫操作的時間、型號與數量等信息,形成可追溯的數據鏈,為后續分析備件消耗規律、優化庫存結構提供參考依據,助力企業逐步提升倉儲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本文章圖片來源自unsplash官網。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倉庫管理使用WMS系統后有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