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時間:2025-10-21 15:14:07
在制造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倉儲管理的智能化升級已從“可選”變為“必答”動作。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25“人工智能+供應鏈”創新發展報告》,我國倉儲場景AI應用滲透率已達47.27%,采用智能采購供應鏈的企業采購效率提升超30%、周期縮短50%——這些數據不僅印證了數字化的價值,更提示制造企業:引入WMS倉儲軟件需以“精準診斷-科學選型-穩扎落地”為路徑,更有助于提升轉型成效。
第一步:明確需求
倉儲管理涉及采購、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需要聯合多部門篩選確定系統需求。不過,企業需要認識到的是,WMS是“提效工具”,而非“管理替身”,過度理想化的需求可能導致系統落地后失望。
第二步:選型維度
企業業務部門和倉儲部門,明確企業需要引入專業的制造WMS后,WMS的選型直接決定落地效果。制造企業需重點關注三大維度:
其一,功能適配性。不同制造行業(如機械、電子、化工)的倉儲痛點差異顯著:機械制造需重點管理原材料批次與工序銜接,電子行業則側重小批量多品類的精準分揀。因此,WMS不僅需要滿足物料標簽打印、入庫管理、出庫管理、庫存預警、SN號追蹤等核心功功能,同時能與行業主流的MES、ERP對接,打通“采購-生產-倉儲-發貨”全鏈路數據。
其二,技術前瞻性。AI技術已深度滲透倉儲場景:AI算法結合WMS倉儲管理軟件可根據歷史數據預測庫存峰值,動態調整貨位;AI虛擬員工通過自然語言交互,提供即時的數據查詢,同時還可基于預設規則對數據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主動發現異常(如滯銷、超時),變被動為主動。
其三,供應商服務力。優先選擇有同行業成功案例的服務商——例如,C-WMS為各大汽車零部件工廠提供過JIT(準時制)倉儲解決方案的廠商,更懂制造企業的“零庫存”壓力;考察其本地化服務能力,包括實施周期、售后響應速度,以及是否提供持續的流程優化培訓。
第三:穩扎落地
制造企業需以“試點驗證+分階段推進”為核心,通過在小范圍場景(如單一倉庫或特定品類)先行試用,企業能夠驗證WMS倉儲管理系統與自身業務的適配性,觀察其在提升庫存準確率、優化作業流程等方面的實際表現,從而為后續決策提供參考。
通過這一循序漸進的實施路徑,制造企業有望構建更加高效、透明與協同的現代化倉儲管理體系,為企業在數字化時代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注: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開報告。
本文章來源自unsplash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