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39-255 試用申請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發網李平義:電商倉配為什么選擇外包?

    上傳時間:2016-5-12 8:48:32


    12月18日消息,在億邦動力網主辦,思路網協辦的2015思路電子商務服務年會上,發網CEO李平義指出:電商運營有很多環節。第一個是在運營和產品環節,這應該是對品牌商來說非常核心的兩個點,確實要通過企業通過各種方法來掌控,至于渠道,有多種方式來實現,外包也可以,自建也可以。
    對于倉配來說也是一樣,可以外包,也可以自建。只是當下階段電商經過過去十年發展,特別是過去五年的快速發展,大量國外消費品牌進入國內領域以后,他們在倉配選擇上更加理性。我們可以看到,國際化的這些消費品牌基本都是物流外包居多,在國內偏少一點。但是從2009年以后,大量企業還是陸續把物流外包,所以今天我講一下我對倉配外包的一些理解。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發網CEO李平義

    下面是速記實錄:
    我大概兩個觀點,第一個是社會化零售趨勢的到來,第二個是社會化的分工,這兩個東西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作為社會中的一員都是應該遵循的,就是哪些事你是該做的,哪些事是你不應該做的,哪些事只需要花1%的精力,哪些事需要花99%的精力,我覺得這是一個企業對自身定位的選擇問題。

    一、社會化零售
    從2015年我覺得有一個很關鍵的分水嶺,2015年之前的電商我認為都是傳統電商,我們看到的淘寶也好,天貓也好,京東也好,都是如此。但是2015年之后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社會化零售被大家提到議事日程上面,被一個企業作為前瞻性戰略討論,而且開始在落地。

    我們看一張圖,這張圖是我自己畫的,我看我很多客戶,我們這些客戶在每個渠道都有銷售,每個企業所處的階段不一樣。整個象限的左邊我把它叫做傳統電商,上面是垂直類電商,下面是京東、淘寶、唯品會這些電商。在上面的垂直電商我認為在未來五到十年還有很多機會,當然傳統電商它的規模一樣會很大。在右邊我看到另外兩個東西,一個是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移動電商,當然移動電商核心在于分銷,在于關系。下面的大家可能看到少一點,比如說7-11,還有雅虎、360,還有搜狐、百度,我認為有兩個事情可能會發生,就是在未來零售店的庫存和百度結合起來以后,我們就可以在百度上搜索這個信息,然后就可以下單,然后旁邊的倉配就會給我送過來,這是未來整個電商發展新趨勢。這四個象限在一起就發生變化了,不管傳統的,還是未來的,是垂直的還是搜索的,還是O2O的東西,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就變成全渠道社會化零售,這個生態接下來我覺得是幾乎所有品牌、所有服務商都要面臨的一件事情。

    接下來另外一件事情,我們看現在幾乎手機無處不在,開會的時候大家都在看手機,搞不好還在買東西。第二個是無處不在的商品信息,對未來有一個觀點,我認為有一種觀點就是商品看到的時候就可以買到它,哪怕我看到劉總身上那件衣服我都可以買到它。另外朋友圈,我隨便看一下朋友圈,好多人在網上賣東西,而且賣得不錯。還有順豐嘿客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當然它結束得有點早,我覺得未來還會有很好的企業出來。所以未來,我覺得很多東西是存在,要么在微信朋友圈,要么是在廣告商,要么穿在身上,要么在地上看到,我都可以通過手機找到商品,而且可以下訂單,而且可以從發網倉庫發給他,我覺得這樣一件事情未來一定會發生。

    所以,微信說,“讓世界看見了你!”,那個“你”可以換一下,不一定是人,是這個人所喜歡的、推薦的商品會讓全世界看到,會讓你身邊朋友看到,這個我覺得是未來商品信息無處不在的一個最核心的地方。所以我在理解,未來淘寶那些店鋪,那些上百萬的賣家他們出路在哪里,他就是一渠道商,他可以展現不同商品信息,他的會員就可以看到它,就可以買它,所以我覺得商品信息會無處不在。另外就是1天1塊錢,這個是我一個好朋友做的,叫云集,剛才我跟劉總看,手機上全是云集的消息,很厲害,它的成長速度已經完全超出我的想象,能夠在兩三個月時間內從一天1500單成交到1天4萬單,這個速度是我親眼看到的,因為每個包裹都是由我發出去,我真是很驚訝這樣事情會發生。所以,移動端所帶來的東西很厲害,云集大概一天有10萬個人在賣他們的商品。昨天我們看到的極享信息也是,它有15萬個代理商在賣它的東西,這15萬個人怎么賣,通過關系在賣,通過朋友圈在賣,而且還不是很LOW的微商,是真正的微電商在做這件事情。

    第三個就是購物很簡單,這是我剛才也講到的觀點。未來購物真的會很容易,比如說宋總的微信,我今天發了一個新品,最酷的開發出來了,我就可以買一件,就在微信上下單,然后就發給我了,所以購物會非常容易。還有一個朋友喜歡打高爾夫球,那個朋友身邊有一個球童,他給很多人做過球童,所以他有很多高爾夫的客戶,他就開了一個微店,這些客戶都在他微店買他的商品,他還幫客戶送到打球的場上去,這個生意很好,一個高爾夫一年的消費至少十萬塊錢,如果有一百個客戶,他就有100萬收入,這個產品如果有50%的利潤,那他一年做球童的同時可以賣50萬利潤的東西出來,所以我覺得這是未來整個移動端帶來的大機會。

    社會化零售我覺得是讓所有企業考慮一件事情,就一個品牌企業如何觸及到這些渠道,這時候要靠什么人來做這件事情,這是品牌企業要考慮的。

    第一,首先去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這個可能你要花掉80%甚至90%的精力來做這事。在品牌產品這端,當你找到產品的時候,就要設計出一個和蘋果一樣的商品,讓這些消費者喜歡你一定要用你的商品,這個也是要花足夠精力來做的一件事情,接下來那些很標準化、長準化的事情可以外包出來做,比如說我們講的倉配是可以外包,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社會化零售本質核心是庫存共享,因為你有數以萬計渠道甚至十萬計渠道在賣你的商品的時候,你想想怎么可能由你把商品發到每個渠道商,再由渠道商發給消費者,這樣一件事情對一個品牌方來講物流路徑非常復雜,成本是非常高的,他必須采用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由一個集中化共享的物流體系來解決數以十萬計的渠道所面臨的銷售問題,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倉儲是一定要外包的,如果在未來十年你想要社會化零售當中真正讓你品牌有價值,能夠有銷量的話,一定是需要外包的。

    二、社會化分工
    社會化分工我覺得也是一個企業的必然選擇,任何企業一定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中國很傳統的古老的話,講了很多年。在國外來講就是叫專注,叫定位,究竟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對于發網來說就會定義幾個事情,第一個是在消費者截面那里我不做零售,在倉配截面我不做庫存,在物流截面我沒有車,沒有人,這些事情我不做,我就做物流中間這一塊執行服務。

    我們看一下,從一個工廠到消費者的物流鏈路,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都需要在全國倉庫里面去,要么自有倉,要么快遞公司的倉,要么是租的倉,總之還是要有地方來放的。第三個是你要和各種渠道建立聯系,在雙十一能做兩三千萬,大的品牌能做到1個億,但是他也在考慮一件事情,我如何讓我的商品在更多渠道去銷售這件事情,所以全渠道也是一個品牌需要去想的事情。接下來干線運輸,快遞派送,還有快遞員送貨上門,快遞員上門退貨這件事情也是品牌商需要考慮的,所以我覺得一個產品從工廠出來到消費者的鏈路是很長的,這個環節里面每個環節都具有專業知識,都需要專業系統來做鏈接,都需要專業服務商來提供服務,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長的鏈條,這上面可能要花企業很多精力,我記得2009年之前我接觸了很多淘寶大賣家,這些事情都是老板或者老板娘自己干的,在那個時代他們可以干,但是2009年之后,這樣干給他們帶來災難性后果,我有很多很好的朋友是做淘寶大賣場,做服裝,包括做美妝,包括做食品,最后確實很慘,沒有來得及轉型,有很多做箱包的朋友,還有很多做童裝的,他們沒有來得及轉型的結果是很慘的,最后很多傳統品牌上來真的很厲害,他們攻勢很猛,可以做9.9元包郵,沒有關系,它可以做宣傳,但是很多淘品牌是沒有辦法做的,所以企業在這時候轉型是面臨很大問題的。

    另外是冷鏈系統,現在社會化零售下面的物流,倉配系統如果沒有系統它是很難完成這樣的目標,如果要把網絡零售做好,必須有一個很強大的系統來連接渠道商、后臺系統、快遞公司系統甚至與消費者系統更多服務端工具,都需要有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系統端包括在座的百勝等等都做了系統,和快遞公司也是集成,這些集成能夠解決供應鏈系統的信息快速通暢,這就是阿里為什么一定要做菜鳥,阿里做菜鳥目的不是簡單要與劉強東比誰送得快的問題,阿里要解決我只有流量數據,但是沒有物流最務實的這塊數據,他要有這塊數據,他要有庫存數據,他要有物流信息,他要掌握這個東西,我覺得他做這個是有道理的。

    同樣,對于品牌端來說要利用這樣的資源,通過物流端把信息收集整理出來,建立全景消費者數據,讓品牌商做消費者分析,做渠道分析,甚至定義產品怎么做。另外是外包服務商還能解決峰值問題,大家知道中國電商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雙十一,有很多難題,人員爆增,貨物爆增,倉庫面積爆增,物流爆增這時候對一個品牌來講還是比較痛苦,我們每年8月份開始給客戶準備雙十一的時候,客戶都要問我這些問題,我告訴他我是怎么解決的,有一些什么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每年雙十一都要增加大量倉庫、人員、設備、設施投入下去,這個對一個企業來講是可以省掉很多成本的,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是說它真的可以花精力在雙十一把淘寶、天貓盯得更緊一點,把促銷策略做得更靈活一點,不要掉隊,這個我覺得在雙十一對客戶有巨大價值,我們今年雙十一做了大概30多萬單,今年我們雙十一做得還可以,基本四天就全國發完了。

    關于發網花一分鐘時間說一下,2006年成立,現在有十年,全國12個倉,大概20萬平米面積,目前服務大概200個消費品牌,連接社會化全渠道,我們還有一個目標是要幫助客戶提高他的體驗。我們的模型就是從共享到發網到消費者,我覺得價值還是三個,我們一直專注這個領域提供我們的核心價值,第一個我們幫助客戶有效控制成本,第二個是保障消費者購物體驗,我們希望做的每一個包裹對消費者來講都是一個禮品,都是一次購物體驗,都是一種期待,我們希望我們在物流上能很好滿足他們。另外我們也希望通過和渠道各個環節對接幫助商家有效提升供應鏈效率,加快他的庫存周轉。(來源:億邦動力網)